要離世媽媽接放學

要離世媽媽接放學一個下午,收到一名小學教師的來電,轉介喪失媽媽兩年的小一女生欣欣給我。欣欣升上小學後,經常在學校歇斯底里地大哭大叫,嚷着要媽媽接她回家。爸爸大惑不解,媽媽過身時欣欣只有4歲,雖然他沒有親口說出事實,但欣欣不單參加了媽媽的喪禮,也看過了屍首,爸爸敢肯定她知悉媽媽已死亡的事實。

指着大門問連串問題

姊姊晴晴牽着妹妹欣欣的手走到我的面前,晴晴今年念小五,妹妹只到姊姊的腰間。欣欣躲在姊姊身後窺探,上下打量一番,最後還是給糖果打動了。走到面談室的小眼睛,四處搜索,好不容易才坐在玩具桌旁,我們坐下來自我介紹,欣欣突然指着大門問了一連串問題︰「這門可以開的嗎?」「當然可以。」「怎樣開?」「只要把手挽向下,門便開了。」「我們可不可以把門打開?」「欣欣有害怕的事嗎?」

最怕被困住

欣欣低下頭默不作聲,姊姊說妹妹最怕被困住,我緊緊拖着欣欣的小手走到門前,示範了開門的方法,也讓她親自重複把門打開,我把一條鎖匙放在桌上,讓她知道鎖匙可以幫我們打開關上了的門。欣欣玩弄桌上的鎖匙,嘴角露出微笑。這是欣欣給我的第一個印象︰對處境完全失去了控制,對現狀完全失去了安全感,平常我們不以為意的一扇門,竟讓小小的心靈這麼不安和恐懼。

對媽媽每事每物記憶猶新

一對小姊妹一邊畫媽媽的容貌,一邊訴說媽媽生病到死的經過。「爸爸說媽媽要進醫院。」欣欣不時重複。兩年前的晴晴只有8歲,而欣欣只有4歲,小小的年紀則不停追問細節︰「為什麼媽媽會生病?」「媽媽死的時候,為什麼牀邊的機器會發出『咇咇』的聲音?」「媽媽是不是吃錯了東西?」

這兩年來,她們對媽媽的事絕口不提,今天終於可以自由開放地憶述大家心底深處的媽媽。(下期續)

 

反映弱小心靈的呼救

專家分析

轉變會帶來壓力,孩子也不例外。在孩子的世界,最重要的社交圈子莫過於學校與家庭,當中任何改變均為小小的心靈帶來震撼,尤以升幼稚園及升小學比較明顯。孩子一般以大哭、大鬧着不願上學,表達不安。若得到身邊摯親明白、接納及鼓勵,他們便有能力衝破不安,踏出成長的一步。欣欣吵着要媽媽接她放學,正正是她弱小心靈的呼救,雖然媽媽已離世一段日子,但在女兒心中依然保持取代不了的地位,面對全新的學校環境,觸發欣欣對媽媽的思念,讓她情不自禁地道心底的願望──就是媽媽依然能陪伴她身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