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不再受苦感釋然

爸爸不再受苦感釋然(上期提要︰雪兒父親因癌病去世,母親和姊姊都變得沉默寡言。不被關心的雪兒,多番尋死想找爸爸。幸母親和姊姊及時發現,注意自己的情緒,又讓雪兒參加輔導小組,解決危機。但雪兒又另有心結……)

爸爸患病半年間,一家總動員,全力照顧爸爸。為了看雪兒長大,爸爸亦想盡辦法,中西醫藥、親友介紹的秘方、氣功……都花盡儲蓄一一嘗試。

全家心情隨爸爸病情起伏

當時,全家的心情隨着爸爸的病情起伏。病情好轉,當天歡天喜地,但情況轉差,大家又愁眉苦臉,各自偷偷流淚。這種時晴時雨,情緒大上大落的日子,一點都不易過。看着爸爸的身子一天比一天差,甚至連呼吸都吃力,雪兒為爸爸的辛苦,而自己卻幫不上忙而難過。

「爸爸,我對不起你!」

急症室內,醫生匆匆拉上布簾為爸爸急救,雪兒和媽媽只好在外面等候。

醫生走出來宣告爸爸的死亡,雪兒心裏有種奇怪的感覺。她說︰「當時覺得很輕鬆……」

這一下的輕鬆令雪兒很困惑,「之後就覺得很後悔,點解呢?點解當時會覺得輕鬆呢?」雪兒眉頭緊鎖,一邊說着,眼淚一邊從臉頰滑下。她很內疚,怪自己不孝,最疼愛自己的爸爸過世,自己竟然無動於衷;她也怪自己在急症室等候時嬉戲自娛,好像漠不關心似的。

病者受折磨 家人壓力大      

雪兒不知道她這種感覺,是很多陪伴長期病患者的親人都有的反應。眼看病者受到病痛折磨,家人長期處於緊張和憂慮的狀態,壓力非常大,到病者去世,擔子好像突然放下,人就變得輕鬆。也有見到病者安詳離去,不再受到疾苦,設身處地代入了爸爸的感受,才感到輕鬆時,眉頭立刻展開了。(完)

 

助孩子接納自我真實情緒

專家分析

我們常以為小孩子面對親人患病或死亡,該有特定的「負面」情緒及反應,如哀傷、憂愁、哭泣等,超出這範圍就是不正常。

但情緒並沒有對與錯,我們要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真實的情緒,並以適當及可接納的方法處理(例如︰與人傾訴、哭泣、運動、寫信,或不會傷害別人的發泄方法,如打枕頭等)。

另外,孩子承受和處理壓力的能力和方法與大人不一樣。我常聽到家長說︰「爸爸死了,孩子都沒什麼,仍是成日掛住玩。」「我同孩子談談爸爸的事,他沒說夠兩句,就跑了去,都不想談」

承受不來 將壓力分段處理

若情緒壓力太大,承受不來時,孩子會將壓力分段處理。常見的「小休」方法包括走開、佯裝聽不見、扯開話題、玩耍等。

家長看到這種情況,以為孩子沒有受影響或不想談,就常避免在孩子面前再提及。但其實家長只要給予孩子空間和時間消化情緒,並讓孩子知道家長隨時歡迎再談,或在一段時間後再帶起話題,以協助孩子處理有關情緒,防止他們因抑壓情緒,而影響心理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