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孩子 放下成見

為了孩子放下成見(上期提要︰晴晴母親與祖父吵架後,由保母照顧女兒,晴晴開始變得反覆──在母親面前表現乖巧,在其他人面前則情緒失控,令媽媽大惑不解……)

為對症下藥,我分別與晴晴媽媽和爺爺嫲嫲面談,發現埋怨是從哀傷開始,抑壓多年的哀傷,化成憤怒和互相指摘。

原來晴晴爸爸當年因為工作壓力自殺身亡,全家驚聞噩耗,無法接受事實。中國人傳統思想,希望盡快淡忘事情,於是全家人不聞不問,當事情沒有發生。爺爺嫲嫲竭力為兒子照顧他的家庭,理性上知道媳婦同樣傷心,感性上卻認為她沒有做好妻子責任,紓解丈夫的心事,令他走上絕路,把兒子的死都歸咎在媳婦身上。難怪在晴晴媽媽眼中,翁姑只是假仁假義,處處為難自己。

雖積怨 心願盼晴晴快樂成長

積怨當然不能一時三刻化解,雖然雙方各持己見,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,就是他們的心願都是希望晴晴快樂地成長。而我深信這場戰役持續下去的話,不論誰勝誰負,晴晴都只會是可憐的犠性品。

一次和晴晴在遊戲室玩釣魚機時,她拿着紅色和紫色的魚芉問︰「胡姑娘,你選哪一支?」我不經意地答︰「我選紫色!」她垂下頭輕聲說︰「啊!原來你選的是媽媽。」我警覺地答︰「原來晴晴覺得紫色代表媽媽,但胡姑娘是中間的,誰都不選,只是想你開心,胡姑娘選的一定是晴晴……」

在這個小小的遊戲片段,可看出孩子是多麼沉重,小小的腦袋把完整的世界分成兩個對立的局面。她不斷試探身邊的人,轉換自己的角色遷就兩個陣營,在如斯複雜的心理狀況下,晴晴哪有快樂可言?

媽媽爺爺嫲嫲握手言和

當晴晴媽媽和爺爺嫲嫲都明白兩敗俱傷的道理後,大家都願意為晴晴的福祉,破冰重修關係,好讓孩子重拾童真,做回自己。最後,更在晴晴的見證下,握手言和,釐清衝突和誤會,當哀傷能宣之於口,他們便有餘力繼續前行,各人給予一分包容、一分體諒,為的是「我想你和我一樣快樂」。現在看見他們三代樂也融融地參與中心活動,真是一個最好的快樂見證。(完)

 

孩子行為反映家庭問題

專家分析

「贏咗場交,輸咗個家,值得嗎?」這個廣告引起我很大的共嗚。

在許多事情上,我們都忽略了情緒管理的重要,管理並非控制,管理的大原則首要接受自己當下的情緒,適當地處理,例如大哭一場、做運動、喝杯水等……過分抑制情緒只會帶來負面效果。我接觸過許多家長,面對子女的破壞行為,不問原由就大發雷霆。其實,孩子的行為往往反映家庭問題,處理自己的情緒。你給予的愛和關懷,讓大家都擁有無比的快樂。